close
在自己又經歷一次小心翼翼的袒露然後失望之後的早晨
我得到了這樣的結論
其實我也一樣
敏感小心眼的很
愛在內心上演著一齣我多麼脆弱戲受傷的戲碼
只是有時候,誤會了彼此,然後錯把無意間的反應放大
再解讀成自己期待太多,然後學會下次不要太多期待
不要太覺得自己重要,不要太輕易的把自己攤開,
最後學會像只堅硬的蚌殼,滿心期待與等待, 以為我只是沒有遇到那著正確的鑰匙的人
以保護自己為名,決心再也不輕易冒險
傻子
vulnerable
但很奇怪的,好像是本能
每一次一旦感覺受傷或是快要受傷,一定是趕快的逃離和假裝不在意
為什麼從小到大我們學習保護自己的方法,只有這兩種?
每當遇到刺激挫折與傷害
便直接了斷的採取同樣的方法,逃離 否認 假裝
不僅對待自己,也對待對方
在關係裡,不管到甚麼年紀,總是還有太多要學
誰叫我們總是很晚才開始學習這件事情?
不是只有堅定自己的價值觀就足夠
總是要在與他人和環境互動後
琢磨和微調
全站熱搜